专家丨松居直:怎样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2021-01-19 00:00:00

返回列表

自己读和让别人读给自己听


我在编辑绘本时,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绘本不是孩子们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们听的书;第二,不做仅仅“有用”的绘本。


一般情况下,大人和孩子在自己读绘本的时候,都会先看文字再看图。但对于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反而是通过图去想象所听到的故事。也就是说,幼儿会“读”图。大人会认为,图只是用来看的,但实际上图是可以读的。因为所有的图都可以变成语言,作为语言去阅读。


例如绘本《拔萝卜》,里面的“大萝卜”“老爷爷”之类的语言,可以用绘画表现出来,反之,也可以从非常形象的图画里读出“大萝卜”“老爷爷”这样的语言来。不认字的幼儿可以独自把绘本从头读到尾,就是因为孩子通过插图读懂了故事,即使是完全读不懂的外文绘本,孩子也能用这种方法尽情享受。


大人读得懂字,所以往往有一种错觉,以为读了绘本中的文字,再扫一眼插图,就算读完一本绘本了。这其实不能算是真正读过,因为插图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如果不结合文字来仔细地读图,就无法读懂绘本里的整个世界。能够先读文章再仔细读插图的人,才能算是懂绘本。

大部分的人并不善于填平文和图之间的沟壑,从而统合两种体验去完全读懂绘本。读绘本的关键在于读懂了多少图,而孩子们最擅长此道。因此,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喃喃自语去理解绘本,也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即便是大人,自己看绘本时也很难对文与图进行很好的整合,而如果像孩子一样找机会让别人读给自己听,就很容易克服这个难关。听别人读绘本,在用耳朵听故事的同时,可以用眼睛看图,两种语言描绘的世界同时在听者心中重叠,生动逼真的故事世界就会浮上心头,让人自然而然地融入进去。


绘本里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听者看到的画面会和语言一起动起来,有连续场景,是一个生动形象而且立体的故事世界。文字的力量给画面注入了生命,让画面动了起来,这时听的人就能感受到插图叙述故事的趣味。看动画片时依靠的是跳动的画面,而读绘本时则是通过自己主动翻页的动作去培养想象力。


以我编辑绘本的经验来看,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事,就是文和图的阅读方法。把制作绘本的原稿和原画放在眼前,代替孩子去想象,就会更真实地了解,这些文字和画配在一起,会在孩子心中呈现怎样的绘本印象,然后再对此进行彻底的分析和设计。有时候我还会请别人读出原稿,边听边努力从孩子的角度去读原画。

此外,还要分辨原画是否恰当地领会了文章表现的世界,是否精确地进行了变化和展开。如果发现有些画面表现得不够充分,或是细节有错误,就要拜托画家重新修改了。相反,如果插图很优秀,文章却拖泥带水、流于说明的话,就需要去推敲文章的遣词和结构了。如果用算式来比喻文图关系的话,绘本不是“文+图”,而是“文×图”。



怎样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绘本里有两种语言:文和图。谁都知道文是一种语言,也能用来阅读。但对图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用眼睛看,或顶多拿来鉴赏的程度。实际上,绘本中的图也可以拿来读,作为语言来读。即使是抽象画,也能读出丰富的语言。


绘本《噗~噗~噗》就是很好的例子。读绘本,需要“读”文、图两种语言。读了文字,图仅仅是看看,那么对于整本绘本,只读了不足一半。读绘本的关键在于“读图”。


读图的要诀是,第一次拿到绘本时,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在这三者的组合里,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接着,请注意画中的细节。仔细地捕捉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更加丰满地展开。


即使没有色彩,图也能精彩地讲述故事,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卷轴画《鸟兽戏画》。令很多人意外的是,绘本杰作中有很多都是黑白作品。眼睛被色彩占据后,对故事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绘本中色彩的使用要慎重。一眼看上去很“可爱”的画面有可能减弱故事的力量。


在仔细阅读所有画面的每个细节后,再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性效果,等等。一本好绘本,光看图就能读懂故事。插图的绘画功力再优秀,如果不能讲述故事,就不能称之为绘本。


因此,成为绘本画家最重要的条件是,对原作的故事有精准、深入的理解,并懂得如何用画进行充分的表述。看了《三只山羊嘎啦嘎啦》和《苏和的白马》这两本书,就会理解这一点。


用以上方法读完图后,再来阅读文字。不能默读,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发出声音来朗读。声音中有一种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的生命。朗读时呼吸是否顺畅,韵脚运用是否高明,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等等,都需要用耳朵来确认。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以及为孩子倾听着的耳朵与心情着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读文字的时候,也需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读懂了故事的这两个要素,就能了解故事的难易度,也能大致判断出绘本适合的年龄。故事的长短大多时候不能作为判断基准。比较一下《狼和七只小山羊》与《睡美人》这两本书,就能理解上述问题了。


最后,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这种“书”吧。这时,请你尽量去回忆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事物的方法,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读,再融合作为大人所使用的阅读方法。这时候,你就能读出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审美意识、艺术观、梦想和憧憬,以及儿童观等,也会明白,即使将绘本作为一般的读物去读,也是很有意思的。像这样去自由深刻地阅读,就会觉得有趣。只是,切勿把用这种阅读方法获得的感受和印象,教给甚至强加给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慢慢失去读书的积极性和乐趣。像《小房子》《在森林里》,以及《咔哒咔哒山》等绘本,从成人的视角去读都会很有意思,大人也可以从中尽情享受绘本这种读物的魅力。


无上幸福的绘本体验



给孩子读绘本,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明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读者和听者是“在一起”的。孩子们内心所期待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梦想,就是在读故事的时候实现的。依偎在妈妈身旁,或坐在爸爸的膝盖上,头靠头,听着亲人的声音,一起看着插图,这样的时光对孩子来说是千金不换的无上幸福。


如果听到的是愉快的故事,那么对这本绘本的体验会永远留在孩子心里,毕生难忘,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坚强。在这样的时光中,亲子间共同拥有语言,分享欢乐,并接纳对方,这种经验给予孩子生存的力量。同时,作为读的一方,父母们也能体味到生活的乐趣和喜悦。甚至,读绘本时最能感受到乐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读的人。



不管是在幼儿园、托儿所,或者是学校、图书馆、家庭文库,“在一起”的欢乐都是不变的。伴着老师的声音和小伙伴们一起听绘本,这样的快乐跟一对一听绘本的乐趣又有所不同。当出现意想不到的情节,看到小伙伴们叹气、惊叫、害怕、拍手,或者开心的样子时,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有趣,从而展开想象,获得同感。


越有同感就越能感受到乐趣。通过这样的经验,孩子们的感觉会更加活跃,也更有利于培养出丰富的感性。这是想教也教不会的感情体验。再进一步说,也是一种生命教育。曾经全身心地体验过“在一起”的欢乐的孩子,应该不会变成那种冷酷地夺取他人生命的人吧。欢乐就是生命,就是生存的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松居直的《如何给孩子读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