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丨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

2021-01-21 00:00:00

返回列表

幼儿园孩子真正需要的音乐教育是什么?


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有显著作用。


对幼儿来说,音乐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而是通过音乐使孩子的身心活动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通过音乐来教育完整的人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关键不是教会孩子音准和节奏,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杭州一家幼儿园的展示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表演印第安的民间故事《山狗和臭鼬》,老师扮演山狗,期间老师和小朋友需要配合挪威名曲《山妖在宫殿里》,把肢体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对应。


在表演的第三个环节,孩子们需要假装被臭鼬放的屁熏晕过去,需要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臭鼬大王”会走到孩子们中间检查是否真的都晕倒了。“如果拎你的手,我手一松,你的手就要掉下来;拎你的脚,你要让脚自然地从臭鼬大王手中掉下去。”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环节,在这个音乐活动里,孩子和老师通过互动接触、扮演,能够产生很多快乐。


正在孩子们都沉浸在执行自己的角色任务时,一名在该环节没有角色任务、做观众的男孩,突然冲上前,对着“晕倒”在地上的一位女孩子猛地踹了三脚。老师和孩子们都被这个举动惊呆了,但是被踢的女孩一动不动,忍着疼继续扮演“晕倒”。


真实场景和突发状况,正是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的关键时候,女孩子有很强的任务意识和坚强的品格,而男孩的这种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老师需要在课堂结束后,及时与两个孩子进行沟通。表演结束后,老师到孩子们中间,问被踢的女孩疼不疼,女孩点点头。老师又问:“但是你也没哭,还坚持着没动。”女孩继续点点头。老师安慰并表扬了女孩,同时也去同男孩沟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并告诉他这样会把小朋友踢痛的,是不对的。


“像这样的事情,你不能说因为我只是在上音乐课,所以只关注音乐活动进行得是否顺利。课堂上发生了任何事情,作为孩子的老师,都需要去关注。


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老师需要及时去矫正;而当孩子在活动中展现出优点时,老师也要及时去鼓励。


用蜘蛛网结构,抓住教育契机


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不仅要在意识里重视,还要在课前准备上体现。


在做音乐活动前,可以通过一个“蜘蛛网”结构将隐含的教育契机“一网打尽”。蜘蛛网的中心是当堂课关注的焦点,纵轴是孩子的五大领域,活动能够渗透的学科都需要在其四周标注清楚,并注明通过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哪些学习品质和社会性品质。而第三方面为学科素养、学习素养、人格素养三面的目标研究。


在戏剧课程里,小朋友们在自己班上成立剧团,编剧、剧本、导演、服装、布景、道具、后勤服务、海报设计、送戏票和邀请函等戏剧该有的,他们应有尽有,甚至连戏剧的周边衍生产品都去探索着做。


这样的戏剧教育不像老师带着孩子们排练一场戏,更像是一种游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问题,但是,这正是真正教育孩子的契机。


如果缺少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和锻炼,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标只是放在了学习学科技能、技巧上,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孩子不仅学不会知识,还会在性格上养成退缩或被动的习惯。


课堂上孩子需要跟随一段滴滴答答的音乐节奏,来做小火车刹车和开门的动作。有的孩子跟不上节奏的变化时,会不断尝试、练习,最后自己总结出规律。这样的孩子有明确的目标意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其实比学会跟上一段音乐重要得多。


当老师只关注学习技能、技巧时,孩子的学习热情不容易被唤醒,最后会变成课堂上很被动的“小绵羊”。这种方式若逐渐形成习惯,在长大后他可能会成为被动地生活、工作的人,缺乏主动做事的乐趣。


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技能、技巧和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例如,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得越快、观察能力越强,学习音乐技能、技巧的效率就越高,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教师“懂孩子”比懂音乐更重要


音乐的教育不是教音乐的教育,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需要在音乐上有非常高的专业化。专业的艺体老师,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到底了解多少?如果根本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话,会对孩子起反作用。


对老师而言,如果孩子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上学习能力变得非常强,积累了不少处事的方法,那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而音乐教育最好的状态,是你学会了一些音乐知识后,在你生活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知道可以使用音乐的力量帮助自己坚持住,或维护你自己生命的质量,就算音乐没白学,这就达到了音乐教育的追求。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为一生的幸福打上靓丽的底色。


来源:学前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