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追踪,发现儿童的发现

2023-12-12 09:35:48

返回列表

    在安吉,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了发现世界的条件和机会,也为教师提出了“闭上嘴、睁大眼、竖起耳”等放手发现儿童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真正做到了放手,实现了儿童游戏权利的回归。但安吉游戏也提出,儿童在发现世界,教师要发现儿童的发现。那么,儿童是如何发现世界的?教师怎样才能一步步从了解儿童、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到发现儿童的发现呢?这些问题成了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好奇、接纳、与儿童同频、持续追踪等方法,能帮助教师深度发现儿童的发现。

    好奇

    打开了解儿童的窗口

    2019年“安吉·真游戏”国际研讨会上,程学琴老师提出:“教师要像人类学家一样研究儿童,带着对儿童的好奇,去观察、发现儿童。”对教师来说,儿童是神秘的,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教师要好奇儿童是怎么想的、怎么思考的,儿童行为背后的想法是什么……这些好奇心能驱动教师发现儿童,从而打开了解儿童的窗口。

    比如,在游戏场上,孩子们用高高的双梯和长长的半截面透明水管组合成一个斜坡轨道。游戏中,孩子们一会儿尝试将乒乓球和海洋球一起滚进轮胎中,一会儿又将乒乓球和弹力球一起滚。有时球会顺着轨道掉进轮胎,有时球会滑出轨道。管道经常晃动,孩子们用几块方形空心积木压在水管上,还不断调整积木的位置。当球穿过轨道时,有时孩子们会高呼成功,有时却说输了。

    在这个游戏中,如果成人缺乏对儿童及其游戏行为的好奇心,就会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只是在玩滚球游戏,几块压在水管上的积木就是用来稳定水管的。但当教师对孩子们的游戏行为保持好奇,就会发现,这几块空心积木是他们用来提升和完善游戏规则、实现游戏意愿的。球通过管道,碰到木块就算输,反之算赢。由此,教师恍然大悟,了解儿童,不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要对儿童保持敬畏,只有好奇儿童的所思所想所行,才能打开了解儿童的窗口。

    那么,教师的好奇心如何建立呢?我们做了三项工作:首先是转变教师的想法,从“让孩子这样玩”转变为“我想看看孩子怎样玩”;从“我认为孩子这样玩”转变为“我想看看孩子怎么玩”。其次是睁大眼睛看,看看孩子究竟是怎么游戏的,在游戏中的想法和行为是否跟自己猜想的一样。最后是不断锻炼好奇心。通过一次次好奇心练习,教师发现,原来孩子才是游戏高手。这样,教师就会从被动的好奇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好奇。

    接纳

    看见真实的儿童

    教师作为成人,在儿童面前,经常会自以为是,或者坚持自己对儿童固有的看法,给儿童贴标签。我们发现,如果教师带着固定标准去对照、观察儿童的行为,就常常会焦虑、失望;如果教师放下身段,以接纳的态度去观察儿童的行为,反而会得到很多惊喜。

    比如,很多孩子对滑索游戏感兴趣,纷纷参与其中。他们有时一人滑,有时两人组队,一边滑索道一边大喊大叫。但有个小男孩,从不玩滑索,只是在滑道下来回跑。孩子们滑下来,他就跟着跑到终点,孩子们把绳索拉回起点,他又跑到起点。就这样,整个游戏时间他都在来回跑,有时会停下来看同伴滑,有时也会走到终点,用手指着滑行的孩子。教师连续观察他好多天,发现始终如此。

    面对这样的场景,很多教师都会在心里给这个孩子贴上“不会玩”“不合群”的标签,并且也会开始纠结、焦虑,产生要教孩子玩的想法。但在我们园,教师会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行为?果然,游戏后教师通过孩子的记录发现,他也在“游戏”。原来,小男孩跑来跑去是在观察其他孩子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需要帮助。而他帮助大家的方式就是用手指着滑行的孩子,表示“发力”,让他(她)停下来。同时,他还观察到孩子们滑到终点的位置后,总会被黑黑的绳节反弹回去,很危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参与游戏的方式如此独特,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孩子想法和做法的奇妙。

    为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我们的做法是“放空”自己,摒弃对孩子的固有看法,在观察中保持客观,不评判孩子的任何行为。同时,看到不懂的地方,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多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和意义是什么?最后通过持续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和看法。

    同频

    走进儿童的心灵

    拥有儿童视角并和儿童保持同一频道,沉浸式地观察儿童,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并读懂儿童。在安吉,教师致力于在观察中与儿童同频,试着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和发现。

    比如,在游戏中,教师经常看到有从架起的木板上轻松走过的孩子,也有不敢走的孩子,他们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木板,有时碎步移动,有时停滞不动,甚至放弃。一开始,教师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事,他们不理解有些孩子为何害怕、犹豫、纠结,甚至产生了想要催促他(她)的想法。带着困惑,教师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站在木板上根本不敢往前走,像被定住一样抬不了脚,甚至连木板细微的抖动都很在意,非常担心摔下来。体验后,教师对孩子的看法瞬间发生了改变:孩子不敢走是真的害怕,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真正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就不会再质疑孩子动作慢、胆小,而是更能看见孩子的需求。

    为更好地理解儿童,看懂儿童,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游戏体验活动。教师像孩子一样自由组队,选择不同游戏场地和材料,自由自主游戏。在游戏中,教师亲身经历儿童的经历,体验儿童的体验,往往更能站在儿童视角理解他们的游戏行为和情绪情感。同时,我们经常采用倾听儿童游戏记录的方式,了解儿童真实的想法,读懂儿童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从而逐步理解儿童并与其同频。我们也经常采用下蹲、靠近的方式观察儿童的游戏,和儿童保持同一视角,从而发现他们眼中的世界,融入他们的游戏情境。游戏中,经常会看到教师时而微笑、时而紧张、时而专注,那是他们沉浸在孩子的游戏中,体验着孩子的体验。

    追踪

    发现儿童的深度学习

    游戏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会持续跟踪观察孩子的游戏,因为教师知道,游戏过程远比结果更有价值,孩子在游戏中的每个动作、每次调整、每次试错、每次对话都清晰地反映了他们在游戏中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穿越”游戏中,男孩姚奕宏在一小时内,不断调整自己设计的进球轨道。在17次不间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发现长木板的数量,木板之间的衔接点位置,投球的远近点、方式、力度及3个轮胎摆放的位置都与篮球是否能成功进桶有关。教师也通过持续跟踪观察看懂了孩子的游戏意愿,并读懂了他每一次调整都是在学习如何让球顺利进桶。

    为更好地追踪孩子,我们在一小时的游戏中,采用定人或定组的方式连续性地跟踪观察游戏。这种方式可以完整看到孩子当天在游戏中干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新增了哪些经验。

    此外,我们也经常用一个月或几个月的阶段性定人或定组持续追踪观察,了解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如在持续一个月的轨道游戏中,孩子们尝试了从球在单一木板上的滚动到梯子与木板组合的滚动,再到多种材料的组合滚动;游戏目标从球顺利通过木板到顺利进入轮胎再到顺利进入滚筒;路线由单一下行路线到下行与上行路线结合……在持续的追踪观察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复杂学习。

    发现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儿童,看到拥有巨大潜能的儿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发现儿童的发现,才能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从而有效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书香名苑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