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16:31:00
就业和养老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热点,更是民生焦点。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养老行业大有前景,呼唤更多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有结构性矛盾,存在朝阳产业“用工荒”和高素质人才“求职难”的现实冲突。
那么,如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拥抱这片就业“新蓝海”,记者进行了调研和采访。
养老产业“东风”至 就业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这一趋势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将占总消费比重约为28%,占GDP比重为9.6%。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出台,也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不过,从基础的日常生活照料到专业的健康服务,再到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人照顾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养老服务改革,需要尽快打造一支高质量专业人才队伍。
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启动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2008年以来,不少专科院校陆续开设与养老相关的专业。2020年,山东和上海2所本科院校还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启动招生。2024年,首批应届毕业生走入就业市场,“养老服务专业本科生毕业即遭疯抢”的话题随后登上热搜榜。
在湖南,创办于1999年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先后与上海市杨浦区民政局、湖南康乃馨养老集团、华录健康养老发展有限公司等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如果报考就读该专业,不仅学费由企业全额支付,毕业后还将全部纳入储备人才库。近年来,该专业不少毕业生逐渐成为各地养老机构基层管理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骨干力量,被誉为中国养老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行业发展更专业细致 现实难题待解
不过,养老市场需求火爆背后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介绍,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超过600万名,但目前仅有50多万人从事养老护理行业,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
同时,随着养老服务行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社区助老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老年助浴员等新工种不断涌现,对广大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上,许多从业者往往缺乏专业化技能储备和系统化培训。招不到专业水平高、兼具护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是很多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尽管我国已形成从中职到本科分层次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暂未有明确的规范,对从业者缺乏规范的技能培训,导致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比招人更难的是如何把人留住。”长沙某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将该行业作为职场“跳板”“中转站”,从业短短1年或几年后就转行离开了。
“养老专业学了能干嘛?以后只能当护工照顾老人吗?”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养老专业”,类似的疑问或认知误区比比皆是。由此可见,社会主流观念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与误解,许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其已经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行业体系。
此外,薪资水平同样是“劝退”年轻人入行的因素之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养老服务人才对工资收入的满意程度偏低,仅有34.5%的受访者对其工资水平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
“据我所知,行业平均月薪大概五六千元,虽然比不上互联网等高薪行业,但也能接受。”就读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王同学则认为,工作强度大、晋升空间小等因素,也是养老行业“用人荒”的原因所在。
向“短板”要动力 吸引年轻人入局
虽然困难不少,但养老行业前景向好已是业内共识。业内人士表示,为实现养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积极引导年轻人加入此赛道,采取有效行动补齐人才短板。
眼下,养老机构、企业和社区更需要的是以青年人为主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如面向一线的养老社工、健康管理师等,以及懂法律法规、采购等工作的养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不仅如此,养老产业本身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与医疗、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
“要把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从供给侧入手。”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指出。
学历教育是破解人才供给堵点的主渠道。以湖南为例,目前全省共有117所中、高职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10.3万人,积极为社会培育养老领域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省将继续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鼓励其主动与养老服务机构联合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帮助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提升实操技能。
改善薪资待遇应该也是提升行业人才吸引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包括湖南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开始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毕业入职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给予相应入职奖补,设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等等。今年我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宋天翔等也在为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继续建言献策。
对于个人晋升、职业发展等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设置,落实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探索建立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的养老服务“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转换通道,构建与技能等级相衔接的技能岗位评聘制度,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
而在1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表示,人社部高度重视养老领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求培养更多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人员,促进养老服务人才梯次发展。对养老服务企业吸纳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养老服务人员就业,促进养老服务领域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相互匹配。
来源: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