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幼小衔接“零起点”并非“零基础”

2021-10-08 15:49:03

返回列表

幼儿园不允许小学化,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过早的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压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各地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时,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变成:幼儿园不能学习学科知识。幼小衔接正确的姿势是学科知识零基础。


根据一年级教材的内容、课时安排,以及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笔者认为,规范幼小衔接“零起点”并非“零基础”。


首先,孩子进入一年级后,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编排,开始就是认字写字。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懂,连基本的写字的姿势,拿笔都不会,老师教学的难度不小。如果一个班上的孩子都不会拿笔写字,真不知道孩子要多少时间才会拿笔写字?一年级的老师教学进度真不敢想象。


其次,部编版教材的拼音,从原来的三单元缩短到两单元,拼音的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孩子是零基础,学习拼音真的好难,孩子学习起来更是压力山大。有的孩子的拼音在老师教学了几天后,原来的拼音字母都还不认识,老师真的是苦不堪言。教学进度严重滞后,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留守儿童居多,学生突然面对这么多的知识,都有点接受不了。


最后,有的家长在读一年级之前,自己辅导孩子,让学生学会了简单的拼音字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的压力也小的多,学生更爱学习了。一个孩子拼音字母数字都不会读,不会写。学起来难度大得多,有的学生由于拼音没跟上掉了队。有的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在我看来,幼儿园教育既要对重视幼儿习惯、能力、品质的培养,又要重视必要的知识掌握。如汉语拼音的认读,汉子的简单笔顺,数字1至10的认识,5以内的加减法都应该是幼小衔接的内容。只不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方法和过程不能小学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在实施《指南》时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一方面,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活动和游戏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不同的经验。另一方面,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认识世界。例如教幼儿学习数学中的加减运算时,幼儿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需要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或者是学教具的操作来进行计算。


由此来说,幼儿园教育原则要体现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教育过程要具有有生活化、活动性的特点。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获得了经验。幼儿园不允许小学化,是针对的教学方法而言。


此外,“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这个“零”应该是按国家课标规定得出,新生一年级学科知识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如果我们把握不准,在规范幼小衔接时就会把“零起点”当做“零基础”来实施。致使孩子进入一年级后,老师教的吃力,孩子学的吃力。


教育来自于生活,以儿童的游戏活动为中心,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小小的游戏,只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定会让孩子在游戏轻松学会必要的知识,孩子进入一年级学习也会做到有效衔接。


本文作者: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