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让未来更美好

2021-10-27 16:30:36

返回列表

10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11日起实施。1025日 《中国青年报》

子不教,父之过。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会产生重大深远影响。教育子女是家庭必须承担义务和责任。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有利于公众进一步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从而为孩子的成长筑牢基础,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成长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何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知道,教育孩子绝不像种庄稼,“别人咋做咱咋做”,教育孩子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家庭教育而言,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等,问题不一而足。于此而言,只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才能对孩子产生有益的影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各的分工,本是互相合作的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家校教育却经常跑偏,比如,家长会上,班主任批评家长;比如,个别学校组织家长到校监考,让家长当志愿者看晚自习,让家长批改作业等,全然不顾家校教育的分工与角色的不同,理所当然地把家庭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附属物,从而模糊了家校教育的边界。如此做法,不仅矮化了家庭教育,而且难以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

家校要形成合力,就是要明确家庭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就是要明确的学校教育的边界的所在。此次,法律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责任,有利于他们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为家庭教育开展提供法律依据。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在明确自己所担负责任的基础上,更应当更新教育理念,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家校合力的形成,还在于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常态化机制,形成有效、高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建立起家校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又充分学校教育的功能,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

作者:杜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