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 14:58:34
落实“双减”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从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上看减负,发展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就目前而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虽然对“双减”工作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有些教育管理者当涉及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却又不敢彻底放手,在“双减”和“课后服务”上不能真抓实干。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育管理者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功利化、短视化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总是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在很多管理者看来,评判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考试分数”才是最好、最直接的依据。况且,管理难度小,对地方行政部门来说,有利于坐镇指挥。相对素质教育便于评价。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代化教育。如果我们把减负和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教育秩序治理、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改革结合起来,学校教育必将换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其实,双减政策的初衷,不仅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更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对学校来说,‘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和初心,对学校教师来说,‘双减’促进教育理念、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基于此,学校应站在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位置上管理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发展,用全面发展观引领师生成长”为办学理念。秉承“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
在常规管理上,坚决杜绝以学科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制。长期以来,以学科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制,不仅催生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阴阳课表”“考试舞弊”等应试教育的怪胎,还加重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冲淡了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育人功能。
教育是慢功,不能急功近利,一般说来,儿童的基本态度、习惯不会短时间发生显著转变。拔苗助长,看到的是当时的假象,受害的还是学生。教育也是内功,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健康的身心,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常修“内功”,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课堂管理上,坚决克制“赤膊战术”和教学的随意性。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要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在教师管理上,坚决克服“一言堂”,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必须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人生的“风向标、方向盘”。只有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才能用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在教育的征程上行健致远。
基于此,地方行政部门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需要重过程,轻结果。把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评价才具有科学性,如果管理者不重视过程评价,只重视结果评价,教学上按表上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谎话,常规教育活动就会是一种表演、“把戏”。
著名政治家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曾云:“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基础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双减”之下,正是推行素质教育之时。培养品德高尚,有理想与信仰,有健全人格,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全面发展,内心坚定的人,这才是义务教育学校该有的责任。
本文作者: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