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协同 让幼小衔接更科学

2021-12-23 16:25:41

返回列表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引导。

从《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我们要做的是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优化课程架构,改进教育方式,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提高幼儿园和小学低学段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儿童发展。幼小科学衔接始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终于儿童发展,幼小衔接机制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无论是研究还是践行幼小科学衔接都应以儿童为中心。

从入学准备教育看,通过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从《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4个维度、16项发展目标、42项具体表现看,其中,有33项具体表现是包含在《指南》中的。所以,在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时,首先要对标《指南》审视幼儿园三年课程,是否能够实现儿童全面发展,是否能够达到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

其余9项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交往合作、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这些不是在《指南》中没有涉及,而是指向和重点有所不同。总体看,入学准备教育指向更高阶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在大班阶段,幼儿园要着重思考在交往合作、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如何引导幼儿从原有经验达到入学水平。入学准备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融在整个课程之中,贯穿幼儿园三年,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在大班。

从入学适应教育看,《指导意见》中提到“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将入学适应教育放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看,“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与入学适应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学相呼应,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本身就是小学低段教学的要求,它指向的不仅仅是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基于儿童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指向的是教育质量的提升。

《指导意见》中提到“双向”3次,“协同”5次、“联合”5次,文件中多次强调两个学段的关系是协同合作。双向、协同衔接是目前幼小科学衔接的关键突破点之一。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幼儿园走进小学,还是小学走进幼儿园,其本质目的是了解儿童,通过了解我们的孩子将走的路和走过的路,更加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以优化各学段的课程,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和小学相互靠近的重要措施是联合教研制度,教研部门应该深入调研,形成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库,聚焦关键领域,通过系列主题式联合教研,打通沟通渠道,打破衔接瓶颈,实现双学段同向而行。

幼小科学衔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下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指向的是基础教育的起始学段,各主体无论在实践还是研究中应基于儿童视角,通过双向协同衔接,指向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终身发展。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陈冠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