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做好数学“幼小衔接”

2022-01-13 15:51:58

返回列表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小朋友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中,家长们是不是都会有些不知所措。小朋友们能适应吗?上课的内容能很好地掌握吗?尤其是数学方面,会不会一起步就“掉队”了?其实,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对幼儿数学认知的学习都是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无论是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抑或是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重点都落在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一起来聊聊幼小衔接中,关于数学的那些事儿。

■ 学会“用”数学环境

环境作为孩子们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融入到我们的环境中,利用数学环境提升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愉悦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与爱好。

例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圆桌上,数字1—6记录着他们的座位;在孩子们的喝水墙上,数字1—8记录着他们一天的饮水量,每喝一杯,就在墙面上增加一根吸管;在图书区的书架上,数字1—4记录着不同图书的摆放位置。孩子们通过桌面、图书的数学知识,清楚地认知各个数字,感知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的排序。此时,数学作为环境中的因素,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进入小学后,遇到数字就不会觉得陌生和害怕了,数字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里无处不在的朋友。

同样,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们可以结合生活环境,引导孩子找寻数字朋友,强化数学思维。

■ 学会“说”数学语言

除了在数学活动中,我们会使用到数学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学会抓住契机,通过“强化”我们自己的数学语言来帮助小朋友习惯数学语言,从而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进而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和经验。数学语言简单来说就是与数字、数学概念相联系的词语。“强化”可以理解为提升数学语言在生活中出现的频次。

例如,孩子在文具店对于买哪支笔犹豫不决时,一般我们会问:“你想要哪个?”如果加入数学语言就可以说“你想要粗一点的这支还是细一点的这支?”在使用数学语言的过程中,孩子对于数学“粗”和“细”的概念得到巩固,并且通过视觉和触觉得到了直观感受。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不断地出现,在孩子熟悉和习惯之后,进入小学遇到题目,很快就能联想到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经验,能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 学会“玩”数学游戏

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开设了一系列有趣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游戏,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区域游戏中我们开设的“中餐厅”,通过客人和服务员的角色扮演,在买卖食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数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叮咚,快递来了”,通过邮递员的角色扮演,在摆放快递的过程中,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通过这样一系列游戏化的学习,既尊重了幼儿的学习和年龄特点,又学到了新的数学本领,进入小学后,既不会因为完全没有数学基础而丧失信心,也不会因为前期过于枯燥的学习而丧失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环境、数学语言、数学游戏,孩子们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充满了探索探究的兴趣。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幼儿园、家长和小学共同做好准备,过渡阶段会因为我们的努力更加平缓,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完成科学的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