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策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022-02-12 15:05:05

返回列表

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能够帮助幼儿从小培养优秀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能够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学前教育更多以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当中,首先要明确能够融入这些活动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提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过时的文化内容。举例来说,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中不仅拥有“仁”“爱”等积极正确的观念,也会因盲目的、无条件的爱和尊敬而导致“愚孝”等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就要斟酌内容的选取,以积极的文化作为培养幼儿的主要依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



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当中,需要选择幼儿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从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入手,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教师或其他成人的身份或角色,来体验不同的生活,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策略分析



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幼儿日后步入学校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从学前教育开始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对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多样化的课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而在对学前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时,需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对课程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具体来说,由于幼儿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需要以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主要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和课程的所有方面。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可以选定一个传统文化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既可以是带有民族色彩和本土文化的民间游戏活动,也可以是传统的游戏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当前社会,学生群体逐渐呈现明显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也能够显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时,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更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入手,将神话故事、歌谣以及折纸、绕口令等传统文化形式和元素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将游戏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积极开发多种不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达到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的作用。



(三)开展主题游戏化活动



在以游戏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时,教师还需要考虑集体活动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能够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开展主题游戏化的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唱歌、舞蹈以及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幼儿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还能够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体现,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三、总结



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不仅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还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